鸿门宴翻译版本及其文化意义(经典古文翻译解读)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关于鸿门宴翻译版本及其文化意义(经典古文翻译解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鸿门宴》中的文言现象有哪些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鸿门宴》文言文概括几件事
一、(1-5)宴前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项伯说情——项王许诺二、(6-9)宴中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三、(10-12)宴后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父破斗——沛公除奸
鸿门宴文言文几年级的
高一年级,鸿门宴课文是出自于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的必修文章,讲述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此篇文章还要求背诵的,是很经典的
鸿门宴所有注释
1.沛公:即汉高祖刘邦,在沛县(今属江苏)起兵反秦。霸上:一作“灞上”,即灞水西之白鹿原,在今陕西西安东。
2.王(wàng):称王。
3.旦日:明天。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
4.说(shuì):劝说。
5.幸:宠幸,宠爱。
6.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
7.左尹(yǐn):令尹的辅佐,为楚国官名。项伯:项羽的族叔。
8.善:亲善,跟……要好。
9.具告以事:把项羽想袭击刘邦的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
10.毋(wú)从俱死: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又王念孙认为“从”当作“徒”,意思是白白地。
11.亡去:逃离。
12.语(yù):告诉。
13.鲰(zōu)生:浅薄愚陋的小人。鲰,小。
14.内:同“纳”。
15.当:挡住,抵挡。
16.固:固然,当然。
17.安:何,怎么。有故:有旧交。
18.游:交游,交往。
19.活之:使之活,使他免于死罪。
20.孰与君少(shào)长(zhǎng):跟你相比年纪谁大谁小。
21.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事,侍奉。
22.要(yāo):邀请。
23.卮(zhī):酒器。为寿: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
24.秋毫: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毫,一作“豪”,同“毫”。
25.籍:登记。
26.府库:仓库。
27.非常:指意外变故。
28.倍德:就是忘恩负义的意思。倍,同“背”。
29.蚤:同“早”。谢项王:向项王赔罪。谢,谢罪,道歉。
30.从百余骑(jì):带领随从一百多人。骑,一人一马为一骑。
31.不自意:自己想不到。
32.即日:当天。
33.东向坐:面朝东坐。这是表示尊贵。
34.数(shuò):多次。目:用眼色示意。
35.玦(jué):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三:这里是表示好几次。
36.忍:狠心。
37.若:汝,你。
38.不者:不然的话。不,同“否”。
39.若属:你们这班人。且:将。为所虏:被他俘虏。
40.翼蔽:遮蔽,掩护。翼,用翼遮盖,保护。
41.樊哙(kuài):刘邦麾下战将。
42.与之同命:跟沛公共生死。一说“同命”,即拼命。
43.拥:抱,持。
44.交戟:把戟交叉起来。
45.仆:倒下。
46.披:分开。
47.瞋(chēn)目:睁大眼睛。
48.眦(zì):眼眶:
49.跽(jì):长跪,挺直上身跪起来。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臀部压在小腿上,挺直上身就显得身子长了,叫长跪,就是跽。
50.参(cān)乘(shèng):即“骖乘”,古代主将战车上居于右侧担任护卫的武士,又叫车右。
51.斗:古代盛酒器。《会注考证》引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字。
52.彘(zhì)肩:猪腿。生:未加工的。一说当是“全”之误。
53.啖(dàn)吃。
54.举:尽。
55.刑人:给人用刑。胜:尽,极。
56.细说:指小人的谗言。
57.如厕:上厕所。如,往。
58.大行:指干大事。细谨:小的礼节。谨,仪节,礼节。
59.大礼:指把握大节。辞:推辞,这里有避开,回避的意思。小让:小的责备。
60.俎:切肉的砧板。
61.何辞为(wéi):还告辞什么。为,语气助词。
62.何操:带了什么。操,持,拿。
63.会:正赶上,恰巧。
64.置:放下,丢下。
65.步走,徒步跑,指不骑马乘车。
66.道:取道,经过。间行:抄小道走。
67.度(duó):估计。
68.不胜桮(bēi)杓(sháo):意思是不能再喝。不胜,禁不起。桮杓,两种酒器,这里借指酒。
69.再拜:表示恭敬的礼节,这里就是恭敬的意思。
70.安在:在哪里。
71.督过:责备。
72.竖子:等于说小子,奴才。《会注考证》:“竖子,斥项庄辈,而暗讥项羽也。”
《鸿门宴》中的文言现象有哪些
张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说他能旺汉四百年;苏轼在《留侯论》中对他的评价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刘邦对他的评价是: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一个足智多谋的智囊人物,在《鸿门宴》中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人物。《鸿门宴》中情节起起落落,我认为都应归功于张良。“鸿门宴”是一场斗智谋的政治搏斗。在这场搏斗中,张良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张良十分机智,看到了刘、项之争的性质、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后果,由于兵力悬殊,他在得知项氏集团准备即日进击的急迫形势下,为刘邦定下了“赖帐”并“叫屈”的计策。考虑到项羽好沽名钓誉和“亚父”的老谋深算,他为防万一,带去了勇士樊哙等精干的百余骑作了临机应变的准备。
纵观种种,我认为张良是不可多得的贤才。没有张良,不会有日后的刘邦,更不会有大汉几百年江山。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正是对张良的真实写照。
鸿门宴第四段翻译
《鸿门宴》第四段翻译: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不熟的猪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工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乘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拓展资料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关于鸿门宴翻译版本及其文化意义(经典古文翻译解读)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