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模型?金字塔模型定理?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很多朋友对于金字塔模型和金字塔模型定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型金字塔模型制作方法
1.剪四个等边三角形,用胶带这样将它们从相邻边黏在一起。
2.第一个和最好一个三角形的边对齐,也用胶带贴好,得到立体的四棱锥。用更多胶带,加固锥体的顶尖。
3.按照四棱锥的底部四条边的长度,剪一块正方形作为底板,把剪好的底板也用胶带黏好在金字塔底部。
4.与侧面等边三角形相同边长的三角形,从高度上等分成七片。
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模型如何才能解释一些为了追求梦想,而不惜放弃或者忽视自己基本需求的人
这张图是广为流行的需求层次模型,1954年,心理学家马斯洛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andPersonality),其中提出的就是上述的需求五层次论。
上图(马斯洛)
而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根据马斯洛早期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将管理理论区分为X理论和Y理论:
可悲的是,人本心理学的一套术语逐渐变成了流行口头禅,如自尊、自我价值、自我肯定、自我改善、自我实现等等。这些名词本身并无过失,只因过度地引用,使得许多人把自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变成不健全的自我中心,引人误入歧途,自爱变成自私,自由变成不负责任,自我肯定变成不顾他人,自我接纳变成自我放纵……。“活出你真正的自己”本是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可是若被酒鬼、性欲狂或具侵略行为的人所滥用,则遗害无穷。
超越自我的Z理论
1959年以后,马斯洛越来越多地涉及东方的观点。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psychology)。
此时,马斯洛感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他愈来愈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中心的倾向。我们应记得他说过“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
马斯洛说“超个人心理学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而已,它超越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为日渐消沉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提供一具体有用又有效的答复……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重新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与教会无关的奉献自己。”
马斯洛在晚年认识到,不能以他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为人的终极目标,并进行了修改补充,但若只是专注他早期的需求理论不放,必然导致对人性的盲目认识,助长人的骄傲的同时把人正真的价值贬低!也必然影响对于人自我超越的误解!
不幸的是,我们心理学和管理学教科书所呈现出来的,始终限于马斯洛早期的需求层次论(X理论及Y理论),根本不提后期的修正,使得整个新生代都在背诵那过时的需求层次论。
第六需求层次的意义
马斯洛一开始很赞赏麦格雷戈的理论,但随着超越自我实现的思想的形成,他就感到这种理论的不足,从而提出了Z理论。Z理论是在X理论和Y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超越性需要。基于这种需要的管理就要考虑到超个人的价值、存在价值或宇宙价值的激励作用,假设人具有为比自我更大的目标而献身的需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工商管理中,X理论水平上的管理是权力取向的,雇员为工资而做被分派的工作。Y理论水平上的管理则是相互尊重的,雇员有权尽可能充分地参与组织的管理,权威被假定存在于每个人的内部。Z理论层面上的管理假设所有雇员都热心于服务,业务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服务客户或消费者,权威被假定为对每一个体都是超然的和在伦理上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很多卓越的服务型企业(比如丽兹卡尔顿等)中都可以看到Z理论的成功实践。
西方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的要素,包括投注于认识自我的探究和能量。可惜的是,西方世界缺乏对互补要素(专注和宁静)的认识。没有培养专注和宁静,心灵的力量就会受到局限,认识的广度也仅止于较小的范畴。
相反地,东方传统过于强调专注和宁静,也常常造成难处,这些要素可以产生很棒的狂喜经验、心灵的平静,和出神恍惚的禅定状态,可是少了探究和积极观察事物真相的平衡力,以至于无法产生更深入的自我认识和开悟的自由。
马斯洛认为,刻意去寻找高峰体验是徒劳无益的。自我超越者的精神生活不是由无止境的一系列强烈的、高度兴奋的高峰体验所构成。尽管自我超越的生活包含时而经历到的高峰体验,但它更多地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神圣感所构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神圣的平和与宁静,马斯洛称为“高原体验”,以区别于高峰体验,高原体验在自我实现者的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佛教徒的首富李嘉诚说他的墓志铭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看看功成名就的李嘉诚,还会站在电梯口,恭候一些晚辈的来访,每天还早起晚归地工作10来个小时,就知道他是真正懂得如何在保持自我和追求无我中保持一种自然的平衡:自信而不倨傲,谦逊中有坚持。
正如李嘉诚所言“建立自我,能让个人梦想成真;追求无我,能让更大的理想成真”。灵性的成长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探索真我的意义。表面上这两者相互矛盾,但两者都必须实现,我们才有机会觉醒。
金字塔模型据说能链接宇宙的神秘力量。那么,中国的啥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六道八卦阵的模型能集齐天道的能力
没那么玄吧,呵呵。金字塔的能量应该是利用场的微小变化(比如地磁的微小变化)产生某种微波。和微波炉的原理大致相同,而影响场变化的因素比较多,注重哪些场变化是主因就可以了。我们中国的那些东东也是以符合宇宙自然规律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不要把它们看得过于神奇。那些始终是人创造出来的,说神奇不如说创造它们的人很有智慧、很不一般的头脑。
金字塔模型定理
金字塔模型公式是:1+2+3+...+n=n(n+1)/2。n=9,一共有9*10/2=45。(得出结论)
2.金字塔模型是一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其模型的制作和试验都很简便。可采取底边长12厘米,棱长11.4厘米,高8厘米或底边9厘米,棱长8.55厘米,高6厘米两种比例。模型的大小可根据被试验物情况,从8厘米至2.3米高。(原因解释)
3.金字塔模型的内涵:金字塔模型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商学院JohnE·Prescott教授提出的一种模型,主要用于对竞争对手的跟踪分析,是企业开展竞争对手跟踪工作的指导工具,Prescott的金字塔模型提供了一条“竞争信息,竞争决策”的工作线索。
金字塔式的简便计算公式
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平均每块重达2.5吨,最重的达250吨。其几何尺寸十分精确,其四个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其高度乘以109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乘以43200恰好等于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其周长乘以43200恰好等于地球赤道的周长。其选址恰好在地球子午线上,金字塔内的小孔正对着天狼星。穿过金字塔的经线,刚好把地球上海洋和陆地分为对等的两半。
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底面积除以两倍的塔高,刚好是著名的圆周率π=3.14159。整座金字塔坐落在各大陆重力的中心。
数字金字塔:1×8+1=9,12×8+2=98,123×8+3=987
好了,关于金字塔模型和金字塔模型定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