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八井是怎么形成的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羊八井是怎么形成的?
羊八井是形成过程:
羊八井过去只是一块绿草如茵的牧场,从地下汩汩冒出的热水奔流不息、热汽日夜蒸腾 。从1974年开始,国家把羊八井开发作为重点科技攻 关项目,先后拨出2亿多元资金,经过藏汉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创业,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始被开发利用。1975年,西藏第三地质大队用岩心钻在羊八井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湿蒸汽井,第二年我国大陆上第一台兆瓦级地热发电机 组在这里成功发电,开创了世界中温浅层热储资源发电的先列,进入了工业性发电阶段。
1977年12月4日人工诱发水热爆炸坑,当时水热爆炸,石块等抛高达50多米。爆炸坑近圆形,直径14米,深10米,现为热水坑。热田东部有面积7350平方米,最大水深16米的热水湖。湖水碧波荡漾,湖面热气腾腾,似袅袅轻烟,游客置身周围,如身临仙境。隆冬时节气温低于零下20度时,热水却保持30至40摄氏度,人们可以下湖沐浴游泳,尽情领略大自然之趣。热田北部有我国大陆第一座湿蒸汽地热电站,热田北部还有西藏著名的硫磺矿,富集于古冰川沉积和冰水砂层中。硫磺矿一带的岩浆体被认为是羊八井地热田的热源。
西藏自治区羊八井地区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此处为世界屋脊,地壳很厚,能量以地热形式释放。
地热资源是指地壳表层以下5000米深度内、15℃以上的岩石和热流体所含总热量。由于年轻的西藏高原,新构造运动活跃,所以地热活动频繁而强烈,区内有各种类型的地热显示区(点)600余处在地壳活动比较剧烈的地区,便有生成地热资源的条件。在地球上,主要有两个带:一个叫环太平洋带,包括堪察加、日本、我国的台湾省、菲律宾、阿拉斯加、北美西海岸、中美诸国,以及南美西部等。另一个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包括意大利、土耳其、伊朗,然后进入我国西藏,沿横断山转向南,到我国云南西部。在这两个地带,多地震和火山活动,地热资源也十分丰富。
水热爆炸。一种异常猛烈的水热活动现象,在地质上,有人认为它应列入近期火山活动范畴。这些水热活动爆炸时往往伴随有巨大的响声,大量气、水混合物夹带泥沙、石块冲出地表,飞向高空,流体喷出高度从数米至20多米。
爆炸以后,泉口形成直径不等的圆形水塘,大者直径可达10米以上。
泉口断面呈漏斗状,四周由喷出的泥沙、堆积物形成环形,羊八井温泉是中国开发的第一个湿蒸汽田,西藏地处高原,地势所致。
羊八井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
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
羊八井,即羊八井镇,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91.8公里的当雄县境内。热田地势平坦,海拔4300米,南北两侧的山峰均在海拔5500~6000米以上,山峰发育着现代冰川,藏布曲河流经热田,河水温度年平均为5℃,当地年平均气温2.5℃,大气压力年平均为0.06兆。附近一带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少量农业。青藏、中尼两条公路干线分别从热田的东部和北部通过,交通尚为方便。
羊八井羊八井寺从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扎益西于1490年兴建,到1791年停止转世的三个世纪中,陆续增修扩建,形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
寺内文物很多,由于得到仁蚌巴·敦悦多杰地方势力和藏巴汗地方政权的资助,寺院资产也极为可观。据1791年清朝驻藏大臣查抄清点的结果。
西藏羊八井是一个由造山运动形成的山间断陷小盆地,西北的大山挡住了北来的寒流,只东南方开一豁口,一条叫堆龙曲的小河由此流向拉萨,接通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入藏的雅鲁藏布江—拉萨河通道,从而造成这个海拔4300米 的盆地内气候温和、冬少积雪,有常年通畅的交通,地热资源丰富,简直就是个上天恩赐的宇宙线观测福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