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幕上第一位女演员是谁?(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演员)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中国银幕上第一位女演员是谁?(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演员)这个问题,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演员到底是由谁定的导演制片人投资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成龙和李连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谁更大些有何依据
中国功夫享誉国外,要说现在谁能代表中国武术,当属李连杰,成龙为代表,两人为国内功夫巨星,都为中国功夫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两人在国内的声望,影坛地位,名气自不必说,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明星可以接替他们的班,即使吴京有《战狼2》护航,但名气片酬于两人相差太远,其他如赵文卓,张晋更是相差甚远。
虽然两人地位差不多,但各方粉丝总是要分出高低,而对于成龙李连杰谁的地位更高,恐怕很难说清,两人都塑造了经典角色,都在好莱坞闯荡,片酬都出奇的高,获得的电影奖项都很多,怎么比较?其实有一种客观的比较是比较妥的,那就是两人的经典角色和国内获奖都不提,就从两人出演电影说起。
成龙是戏班子出生,七小福当时就很有名气,虽然有名气但也是杂耍表演的营当,16岁的成龙就开始跑片场,说白了就是跑龙套,当个替身演员,直到24岁,就是1978年那个时候,成龙主演《醉拳》《蛇形刁手》才开始有了喜剧搞笑功夫片风格。
李连杰的起点非常高,甚至都没有经历过龙套,第一部电影《少林寺》在18岁时主演,那个时候是1982年,相比成龙,李连杰出道更晚,社会经验自然比成龙少,当时李连杰在香港闯荡时,经纪人不明白死的时候就知道李连杰在那时地位不如成龙。
所以,这两个功夫巨星,成龙出道比李连杰早了好几年,当李连杰开始走红的时候,成龙已经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了。
成龙地位高于李连杰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就是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中国演员周润发,刘晓庆,巩俐,章子怡等在好莱坞都有知名度,但真正在好莱坞具有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明星,只有成龙一个,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1997年,成龙43岁时,他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了手印脚印和鼻印,因为成龙的鼻子很大,所以有个鼻子印,鼻子已经成为他的标志和典型特征。好莱坞众多巨星都没有资格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你说成龙在好莱坞混的怎么样?所以李连杰即使在好莱坞闯荡多年,还是不及成龙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所以成龙的名字总是排在李连杰的前面,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他们两个都是继李小龙之后中国打星的骄傲,为中国武术传播海外起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他们都是国人的骄傲。
中国各个年代都有哪些配音演员
第一代配音演员
天上的阵容更强了
中国译制片初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于1957年,半个多世纪里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王子复仇记》《巴黎圣母院》《简?爱》《叶塞尼亚》《追捕》《望乡》《佐罗》《虎口脱险》《英俊少年》《茜茜公主》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译制片。
尤其是刚刚改革开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译制片受到普遍热爱,满足了人们对于外面世界的好奇,那些配音演员也成为观众追捧的明星。上译厂第一代配音演员包括邱岳峰、苏秀、赵慎之、毕克、尚华、杨文元、孙道临等,这一代配音演员如今只剩下苏秀、赵慎之两位了。
李梓去世时,上译厂的工作人员一开始没敢把消息告诉已90岁的赵慎之老师,但她第二天还是从朋友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据了解,当时她说了一句:“现在天上的阵容比我们强了。”一句话令人感慨。
★第二代配音演员
热爱角色不计名利
“佐罗”的御用配音演员童自荣是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73年进上译厂直至2004年退休,见证了译制片从巅峰到渐行渐远的过程。回忆往昔,童自荣称,当时大家都痴迷于这份幕后工作,“配音令人陶醉,我们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童自荣透露,当时大家接到一个角色后,会花大量时间去理解,直到自己爱上这个角色。“比如我爱上‘佐罗’,就有强烈的冲动去塑造去这个角色,充满激情。”为了更传神地表现人物,他运用了很多方法,“《佐罗》我要配两个角色,一个侠客一个总督,感觉完全不一样,我就运用不同的道具、服装来找感觉,比如一个穿皮鞋一个穿拖鞋。那时候我们会想各种办法,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好,一个角色需要充分的酝酿和推敲。”他认为,译制片的巅峰时代跟老厂长陈叙一有莫大关系,“我们这支队伍取得的成绩最大的功劳要归功于老厂长,他是我们的领路人、掌舵者。他对译制片非常在行,有着严格的把关。”
观现状
老一辈队伍逐渐离去
时过境迁,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选择原声加字幕版。在童自荣看来,译制片开始走下坡有很多原因,“客观原因是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以前老百姓对译制片有强烈的需求。另外,老一辈的这支队伍不复存在了,也没有像老厂长陈叙一那样的掌门人了。配音质量不如以前,就提不起观众的兴趣,他们宁可看原版,还能学习英语。”
对于译制片现在的不景气,童自荣称失落,“我经历过翻译片的辉煌,对现在的情况也感到茫然。这种情况怎么改变?我不期望恢复到从前,但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重振雄风。”至于如何重振雄风,童自荣一连说了好几个“无奈”,“首先得重视这块阵地,有一个好的掌门人培养一支好的队伍,才能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也很无奈,忙于生计奔波,没有时间把配音当艺术那样去对待了。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盼到。”
二三线城市仍有需求
有人认为译制片已经走到尽头,巅峰时代难以再续。对此,上译厂著名译制导演、配音演员狄菲菲并不认同。她直言,时代确实发生了变化,译制片不再是观众观看外国电影的唯一方式,但人们对它依然有需求,“可能北上广大城市看配音版的观众很少,大家喜欢看字幕版;但在二三线城市,配音版还是有很大需求。我了解过数据,配音版和字幕版从全国比例来说是各占一半,所以没有消亡之说。”正是因为这些需求,狄菲菲依然活跃于配音事业,“只要有人需要,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坚守。”
话传承
为培养接班人当绿叶
狄菲菲1987年进入上译厂,是当时厂里重点培养的第三代接班人。如今,她面临着承上启下、培养第四代配音演员的重任。对于传承,她也有着诸多的思考。她认为,译制片的巅峰时代离不开大时代背景,但关键还在于强大、优秀的班底。她回忆说,当时老艺术家们带新人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为了培养接班人甘当绿叶,“李梓老师每次接受采访都带着我们,她说培养新人就是要给我们压担子。我进厂第一年就配了10个重要角色,像《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我是配女一号,老艺术家们众星捧月,对年轻人是莫大的鼓励。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你不得不把一部作品配好。”
在狄菲菲看来,随着时代进步,传统的译制片时代结束了,但老人带新人的传承体系和最基本的创作流程不变。她透露,如今上译厂依然延续着老厂长陈叙一留下来的创作流程,“从翻译、导演初对、复对到排戏、录音、鉴定、补戏、混录再到技术鉴定,这些严格的环节我们会一代代传下去,丝毫不敢怠慢,少了哪个环节都会觉得很忐忑。”
年轻人因喜欢才坚持
曾打脸许多明星的刘敏涛是个怎样的演员
在《声临其境》第四期中,刘敏涛凭借惊艳的配音表演获得了最受观众喜爱的声音。刘敏涛的实力一直都被观众认可,这一次,刘敏涛在节目中为《穿普拉达的女王》配音,气场全开,满满的女王范,让人直呼过瘾,另外,刘敏涛在舞台上演绎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投入的演出让观众动容,再次体会到了刘敏涛深厚的专业功底。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刘敏涛已经出道二十多年了,出道以来,刘敏涛也出演过不少经典的作品,《大宋提刑官2》、《父母爱情》、《温州一家人》等,虽然幸运的刘敏涛这些年演了不少女主戏,但是却一直都是角色大于个人,很少有人提起刘敏涛这个演员的名字,大家记得更多的是她剧中的角色。而一心只想把戏演好的刘敏涛也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对于她来说,能让观众认可自己的角色就是一个演员的成功,所以她也从来未觉得自己是所谓的“大器晚成”。即使凭借《琅琊榜》和《伪装者》被观众熟知,刘敏涛这个名字逐渐走进大家的视线,她仍然心怀感恩,仍然踏实从容的塑造自己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总是饰演主角的刘敏涛却逐渐开始有“妈妈“的角色来找到她,她也从来不抗拒,反而开始演了配角以后,她更加专注,因为她更想要在有限的台词,和有限的镜头里面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可,这或许比当主角时候的难度更大。刘敏涛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几年她的作品频繁被大家提起,演技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这个从容优雅的女演员,终于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曾经总是被称为“小巩俐”的她,终于让大家知道了“刘敏涛”这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对于表演,刘敏涛一直是心存敬畏的,在《演员的诞生》第一季中,刘敏涛在节目中出色的表现得到了三位导师和主持人张国立的一致好评,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演技”。在舞台上刘敏涛因为压力太大而落泪,同台的李乃文说:“她每一次上台都会珍惜,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所有的观众,对得起这个作品。”而刘敏涛自己也不止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自己要对得起演员这碗饭,要把这碗饭端踏实了,无愧于心,无愧于观众。刘敏涛的这番话,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对于很多年轻演员来说,正是缺乏这种对演员的敬畏之心,才导致总是被观众吐槽、不认同,而大多数观众认可的演员,对于这份职业,都是有那么一份敬畏的,因为他们对作品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他们不断努力的突破自己,创造更好的角色。观众从来不怕把更多的关注和流量给一个好演员,因为他们值得,他们只怕有一些演员对这份职业不尊重,对观众不尊重,却获得了更好的机会,这样对于好演员来说,不公平。其实刘敏涛表演上的天赋早在入学的时候就已经被她的恩师高景文看中,当初她在选择志愿的时候在中戏和山艺之间摇摆不定,惜才爱才的高景文老师手写一封信寄给了刘敏涛的父亲,说刘敏涛的专业成绩在前几名,这才让刘敏涛安心的填写了自己的第一志愿,选择了中戏。或许我们也要感谢高景文老师当年的惜才,才让这样一位好演员有机会为我们创造出这么多好的角色。如今,我们看到刘敏涛总是气质优雅,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但是当年在中戏,刘敏涛并不觉得自己长相有多么的出众,因为班里都是来自全国的精英,从来不缺美女,而自己在导演或者副导演来选演员的时候,从来没有被选中过,所以这让她并没有觉得自己长相是多么的出众,但是她也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只是一心想要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认可。刘敏涛做事情很专一,如果决定要做好一件事,就会把其他的事情都放下,所以在30岁的时候,在一个女演员的黄金年龄段,她选择了组建一个自己的家庭,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的她,在那几年几乎选择的都是戏份不是很多的配角,也是在那几年,她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如今谈起自己的女儿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可是命运总是造化弄人,这段婚姻没有熬过七年之痒,每次被问起这段婚姻,刘敏涛总是非常的感性,或许是前夫对于自己职业的不认可,也或许是前夫更看重别的东西,总之,两个人如今各奔东西,女儿也是由自己来抚养。作为单身妈妈的刘敏涛,再次将重心投入到了演戏过程中,但是错过了女演员黄金年龄的她,必须要付出的更多才能获得更好的角色,才能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如今,刘敏涛以自己的专业实力得到了观众的肯定,这大概是观众给她的最好的礼物了吧。
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演员到底是由谁定的导演制片人投资方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看了好几个人的回答,都不太准确!可能他们并没有在娱乐圈工作的原因!我来具体谈一谈影视剧主演到底由谁来定?
第一:主要演员导演只有建议权,资方说了算!总的来说,一部影视剧的主要演员由资方说了算。如果投资方比较单一,那就是投资方老板一人说了算,如果有几个资方,根据投资比例,每家都可以提出建议,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譬如演员档期、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哪个合适就用谁。至于导演,他也可以提出人选,但是最后用不用,不是导演定!
说是这样说,但是实际情况中,会有各种情况发生。因为主演一般都是大牌演员,手上同时都会有好几个项目供选择,想请到他们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演员价格那么贵的原因之一!所以这个时候导演的作用就出来了,相比较资方,导演和艺人关系会更近,他们会提出和自己熟悉的艺人,如果艺人也合适,又能请过来,一般资方也会听导演的!
第二:次要角色制片人基本上可以定。小演员演员副导演有很大决定作用!除了男女一号,一般由资方老板定之外,其他重要角色,基本上是制片人说了算。制片人是资方代表,代表资方说话!当然也有一些资方老板不定男女一号,也是制片人定的情况也很多!所以很多演员为什么要联络制片人,时常有潜规则等发生,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剧组,拍摄方面是导演说了算,人事是制片人说了算!
其他更小的演员,如特约、群演等就是演员副导演去找了直接定了,基本上也不会到制片人这里来,制片人也不会管,只给出一个预算,副导演在这个预算内完成就行!当然,所有演员的前期联络,一般演员副导演也会参与,给出候选意见!
投资方负责出钱并获得投资收益,制片人代表资方利益,把控剧组资金和整体拍摄,导演负责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质量!三者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关系!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女性
历史上的知名女性众多,古有妇好、蔡文姬、王昭君、班昭、花木兰、陈硕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上官婉儿、梁红玉、李清照、唐赛儿、秦良玉等;近现代有唐英群、秋瑾、郭隆真、向警予、杨开慧、石评梅、陈铁军、赵一曼、阮玲玉、江竹筠、张爱玲、林徽因等等。
宋庆龄(1893—1981),上海人,20世纪的伟大女性。早年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发展事业,为祖国统一事业,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促进人类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具有很高的国际声望。
邓颖超(1904—1992),生于广西南宁,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奉献一生。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蔡畅(1900—1990),湖南湘乡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有“巾帼领袖”之称。革命战争年代,曾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兼组织部长,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委,国际妇联副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妇联主席,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她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康克清(1911—1992),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儿童工作的开拓者。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等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一生。
史良(1900-1985),江苏省常州市人,历史上著名“七君子”之一。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部长,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雷洁琼(1905—2011),著名社会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
李贞(1908—1990)湖南省浏阳县人,“开国女将”。革命战争年代,曾任红军第6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120师直属政治处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琴秋(1904—1968),浙江桐乡县人,著名的红军女将领。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时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央西北局委员等职务,红军唯一的女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因我军首次授衔时,她已不在军队任职,所以没有授予军衔。
还有那些知名女性请补充。
【文:趣话历史那些事,欢迎关注】
关于中国银幕上第一位女演员是谁?(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演员)和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演员到底是由谁定的导演制片人投资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