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自嘲全文赏析,解读古诗中的自嘲之路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卜算子自嘲》全诗赏析是什么?
这段里面暗指对方,也指自己。既是抬高自己,也可以贬低自己。可以用到自己的谦虚,也可以视为自己的大智若愚。《卜算子自嘲》全诗:试鞚紫丝缰,一跃青骢马。腰下随悬三尺刀,我是行间者。擎盖岂非荣,挟弹何妨雅。见猎平生有喜心,莫谓先生假。译文:自己本是后山人,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因为偶然的机会,不小心登上了大雅之堂;于是,就开始买弄自己所学的那一点点知识,炫耀起那藏经阁万卷之一不到的皮毛学问,坐井观天说大话,其实都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孔之见而已。却自认为志向远大,可以戏弄功名,来自诩已经淡泊名利了。动不动就夸赞要以海之大斗来量人生福祸,说明自己的胸襟有多么的博大。只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兜里没有一分钱的时候,谈起自己一身的平庸无为之际,在这样万般无奈之时,唯有指天怒骂,说老天对我的不公平,说自己生错了世道呀!
简介:王庭(1607—1693),字言远,号迈人。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王翩从弟。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广州知府。历官广西左江道、按察副使,江西右布政使,山西右布政使。其诗直抒胸臆,神似陶渊明、韦应物处,非摹拟得之。其词淡冶而不嫌于俚,刻入而不伤于率。有词集《秋闲词》。
《卜算子自嘲》全诗解释是什么?
《卜算子自嘲》全诗解释如下:这首诗的解释翻译过来就是:我本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登上了这个大雅之堂;本是醉酒时看的书,只学了一点点知识,就在这里坐井观天说大话。纵然我胸有大志,但却不屑功名利禄,用犹如大海广阔的胸襟,来看到祸福。但说到自己口袋里的钱时,却只能是生气地指着天,骂世道不好。
卜算子辨析:喜欢《天道》的朋友,肯定也很欣赏这首词,细细玩味玩味之后,更能体会丁元英的心路历程。他当年也是穷酸文人的一员,不然不可能把穷酸文人刻画得如此形象。但他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变成了成功人士。当他回过头来,回想当时的心境,才知道当时的认知存在巨大的错误。所以写下了这首词,看似自嘲,实则是警示世上读书人,放下清高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踏踏实实做些真学问,才是正途!这也是丁元英的真实目的。肖雅文说:丁元英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我们按照肖雅文说的,也把思维颠倒了,是不是能把丁元英在词中颠倒了意思还原呢?如果你平常也以文人自居,那么面对颠倒过来的真意,你是不是也会出一身冷汗呢?陷入误区而不自知,还沾沾自喜以为有学问,天下读书人的通病莫过于此了,丁元英在一语道破,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看看热闹,坐井观天也不错!
卜算子自嘲全诗解释是什么?
《卜算子·自嘲》(清) 丁元英原文: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大致的意思是说:自己本是后山人,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因为偶然的机会,不小心登上了大雅之堂;于是,就开始买弄自己所学的那一点点知识,炫耀起那藏经阁万卷之一不到的皮毛学问,坐井观天说大话,其实都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孔之见而已。却自认为志向远大,可以戏弄功名,来自诩已经淡泊名利了。动不动就夸赞要以海之大斗来量人生福祸,说明自己的胸襟有多么的博大。只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兜里没有一分钱的时候,谈起自己一身的平庸无为之际,在这样万般无奈之时,唯有指天怒骂,说老天对我的不公平,说自己生错了世道呀!
扩展资料此词一语双关。上不了台面的人,偶尔座上了台面,喝醉了酒就开始买弄自己的半瓶子学问,就像坐在井底之蛙一样高谈阔论……。这段里面暗指对方,也指自己。既是抬高自己,也可以贬低自己。可以用到自己的谦虚,也可以视为自己的大智若愚。感悟:有大志的人,游戏于人间的功名,不以利禄为人生目标, 有海量的人,可以逢凶化吉,糊涂是福需心胸广阔。如果说到衣服口袋里没有钱财时, 才愤怒的指桑骂槐,指责这个世道不好,实际上自己平时是如何做人的呢?这一句话道尽某些虚伪的文化人的假清高,真困顿。所以,要明白我是一切的根源,首先还是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呀。
卜算子自嘲全诗翻译
《卜算子·自嘲》全诗翻译:本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偶然的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本是醉里看书只学了一点点知识就坐井观天说大话。纵然胸有大志却不屑功名利禄,用犹如大海广阔的胸襟来看到祸福。但说到自己口袋里的钱比别人少时,却生气地指着天骂世道不好。原文: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创作背景:该诗既有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有冷眼旁观的清醒,代表的是一种弱势文化群体的无奈。当时像丁元英这样的文人太多了。这段里面暗指对方,也指自己。既是抬高自己,也可以贬低自己。可以用到自己的谦虚,也可以视为自己的大智若愚。《卜算子自嘲》全诗翻译内容是什么?
《卜算子自嘲》全诗翻译如下:本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偶然的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自我陶醉地卖弄藏经阁万卷之一的皮毛学问,坐井观天的一孔之见。纵然胸有大志却不慕名利,用犹如大海广阔的胸襟来度人生祸福。但说到自己口袋里的钱比别人少时,生气地指着苍天大骂世道不好。注释:后山人:没见过世面、没有学识的人。乾坤:天地。
赏析:这是一首自嘲的诗。意思是:自己原本是僻居山野的一个下里巴人,偶尔有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借着酒意凭着肚里的半瓶墨水在席间高谈阔论,明明是在坐井观天,却装出一幅知识渊博的样子。信口开河说自己有远大志向,不屑于功名利禄;说自己有海一般的气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而,当提及自己兜里没钱的时候,却又生气地抱怨世道不好。
卜算子自嘲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本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登上了这个大雅之堂;本是醉酒时看的书,只学了一点点知识,就在这里坐井观天说大话。纵然我胸有大志,但却不屑功名利禄,用犹如大海广阔的胸襟,来看到祸福。但说到自己口袋里的钱时,却只能是生气地指着天,骂世道不好。原句是: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本词虽然原名是自嘲,但实际上刻画的是世上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腐儒,他们坐而论道时慷慨激昂指点江山,而处理实际问题时顾此失彼狼狈不堪,但往往这些人从不审视自身的不足,永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是典型的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扩展资料这首卜算子自嘲是丁元英在被逼的酒文化中吟出来的,当时在座的有芮小丹请来的当地几个文化名人作陪来感谢丁元英的相助。席间几位文化名人酒过三巡自视清高卖弄文化,打压丁元英炫耀自己。卜算子自嘲诗想表达什么
卜算子自嘲诗想表达什么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本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登上了这个大雅之堂;本是醉酒时看的书,只学了一点点知识,就在这里坐井观天说大话。纵然我胸有大志,但却不屑功名利禄,用犹如大海广阔的胸襟,来看到祸福。但说到自己口袋里的钱时,却只能是生气地指着天,骂世道不好。 卜算子 自嘲丁元英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电视剧《天道》里,王志文饰演丁元英。电视剧豆瓣评分9.2,质量自然不必多说。剧中有一段很有意思,尤为著名,经常刷小视频的人可能会看过。 剧情大意是:受芮小丹逼迫,丁元英无奈参加鸿门宴,席间被作陪者频频敬酒。酒过几巡,丁看起来已不胜酒力。作陪者欺负丁是个商人,没文化。于是,在丁醉意朦胧之际,不怀好意提出饮酒作诗,想看丁的笑话。无奈中,丁向各人回敬一杯,然后念了上面这首词。作陪的几人听完后,纷纷致歉并告辞。 没看过的各位,有兴趣随手一搜就能看到。许多人看完后,可能有个疑问:为什么丁元英念完词后那几个作陪人就溜走了? 我也有这个疑问。带着疑问网上看了许多解读。有些是准确的,但是更多的是错误或者有偏差的。许多的解读连这首词的意思都没理解对,更别提准确解读了。 区区不才,结合他人的解释和个人理解。且试着解析一番。如有错误,欢迎高手指正。 要理解几个作陪人告辞的原因,就得先准确理解词的意思。 (1)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后山人:常见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山野隐士之意;一种是没文化没见识之意。结合词的名字是“自嘲”,所以应该理解为“没见识的人”,同时,也有身居幕后上不得台面的双重意思。后续解读,也应该始终抓住词的名字来理解。 前堂客:前堂,即前台,字面意思对等于会客厅,代表正式、庄重、气派。可做大雅之堂理解。 我本来是个没见识,上不得台面的粗鄙之人,机缘巧合,来这里登上了大雅之堂。 (2)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半卷书:网上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读了藏经阁一半的书,表示博览群书学识丰富;一种是读了藏经阁里一卷书的一半,半卷是虚数,表示学识浅。“半卷”,而不是“半阁”。所以,应是第二种意思,也更符合常理和题目。 坐井说天:一种说法是,这是在骂对方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如果真要这么解读,名字就不该叫“自嘲”,该叫“骂娘”才是。这种理解不对。 我读了一点点书,沉醉其中,沾沾自喜。凭着肚子里这一点点墨水,来到这大雅之堂,对着你们高谈阔论,大放厥词。 (3)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大志:胸怀高远的志向。 戏:看不起之意。 海斗:像海一样大的斗。这里不是说称量实物的斗,而是比喻自己的胸襟。 我胸怀大志,看不起功名利禄。看待福和祸,我有海一样宽阔的胸襟。 根据整篇词的衔接和释义,这里应该理解为上文“坐井说天”的内容。即:我夸夸其词,说我胸怀大志XXXX,我胸襟宽广XXXX。这样才更合常理,要不然显得很突兀。否则,这就是自夸而不是自嘲了。 (4)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句最为经典,我认为是这首词的“词眼”。如果这句理解不准确,即便前面理解对了,还是理解不了整首词的精髓。 这句从字面上没什么不好理解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当说到我现在穷困潦倒的处境时,我拍案而起,怒骂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都是错的(即,有负于我)。 别说,这种场景,我还挺熟悉的。 步入社会多年后,我发现:混的不怎么地的人,往往满腔愤懑、怨天尤人,总觉得整个社会和他人故意和自己作对,处处受到刁难,而从不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本身有问题。 这种形象,我在许多学校时期学习优秀或某方面受人追捧而被众星拱月,进入社会却“泯然众人矣”的人身上看到较多。还有一些人,开始还挺正常,但是人生某个阶段突然陷入到这种境地,迟迟走不出来。顾影自怜,幻想自己身处悲惨世界,内心里自我切断与所有人的关联。 第一种人,相对还好理解。第二种人,现实生活里遇到过好几个。 对于第二种人,听我一句好言:你想多了,也想错了。你们读到这里,不要在心里用个人境遇的特殊性将我的观点反驳一番。我不听你解释,也不对我作解释。如果现实里认识的朋友看到了,更不要认为我在针对你。我描述的是一个整体,你的名字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从我脑海中闪现。 另外,衷心希望这两种人都及早认清现实,让思路和人生回到正轨上。 既然说到这里,就多说两句。 我还发现:那些优秀的人,特别是那些没有背景全凭着自己努力创造出一番成绩,或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识的人,往往胸怀更包容,心态更平和。这类人,往往有一定的金钱和影响力,极少穷困潦倒。所以,哪怕为了更多的钱和更好的人生,还是心态阳光一点吧。 扯远了,继续说回来。 如果说前面几句还可当作自谦来看待,最后这句实在是把迂腐秀才的穷酸样子刻画的淋漓尽致。 写这种内容,一般少不了尖酸刻薄之语,但这首词妙就妙在这“怒指乾坤错”,慷慨激昂,气势极大,而又戛然而止。让人不禁被这气势一震。但是缓过来后再一想:诶,味道好像不太对。前面还在说“大志”和“海斗”呢,一说到你囊中羞涩时,咋又开始愤世嫉俗了呢? 到这里,整首词的解释完毕。卜算子自嘲完整版全诗解释
卜算子的解释(1).词牌名。 唐 骆宾王 作诗喜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取以为名。 双调 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缺月挂疏桐》、《 百尺 楼》、《 楚天 遥》、《眉峰碧》等, 宋 教坊演为《卜算子慢》,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参阅《词律》卷三、《词谱》卷五。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词语分解 卜的解释 卜 ǔ 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 预料, 估计 , 猜测 :预卜。 选择(处所):卜宅。卜邻。 卜 (卜) 〔萝卜〕见“ (卜)萝”。 笔画数:; 部首 :卜; 算子的解释 .竹制的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素食》:“蜜姜:生姜一斤,浄洗,刮去皮。算子切;不患长,大如细漆箸。” 石声汉 注:“即竹制的筹。”《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此辈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全文赏析
原文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辛弃疾词作鉴赏 这首词被邓广铭收集在《稼轩词编年笺注》(编于光宗绍熙五年至宁宗嘉泰二年之间),这时辛弃疾正处于人生的低潮时期:因遭小人算计诬陷而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这首《卜算子》就是他这时写成的。 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此词通篇都是在发政治牢骚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又该如何?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作者从浩潮以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词人即不假外求,一并拈来。蔡起初与广俱事汉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官至二千石(郡守)。武帝时,官至代国相。元朔五年(前124)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元狩二年为丞相。他人材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名声远在广之下,但却封列侯,位至三公。词人这里特别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全由此反跌出来,笔墨十分节省。四句只推出李广、李蔡两个人物形象,无须辞费,“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的慨叹已然溢出言表了。按词人年轻时投身于耿京所领导的北方抗金义军,在耿京遇害、义军瓦解的危难之际,他亲率数十骑突入驻扎着五万金兵的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渡淮南归,献俘行在,其勇武本不在李广之下;南归后又献《十论》、《九议》,屡陈北伐中原的方针大计,表现出管仲、乐毅、诸葛武侯之才,其韬略又非李广元所能及。然而,“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如此文武双全的将相之具,竟备受猜忌,屡遭贬谪,时被投闲置散。这怎不令人伤心落泪!因此,词中的李广,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为李广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是冲着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统治集团来的。 下阕写实,就目前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二句对仗,工整清新。上下文皆散句,于此安排一双俪句,其精彩如宝带在腰。“芸”,通“耘”。“笕”,本为屋檐上承接雨水的竹管,此处用作动词,谓截断竹管,剖作屋瓦。 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似乎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做“粮食生产专业户”了。于是乃逗出结尾二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朝家”,一作“朝廷”。“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两汉时行推荐制,凡努力耕作、成绩显著者,可由地方官推举担任“力田”之职。二句言: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 话说得极风趣,不愧幽默大师,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含着泪的微笑,其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舍我”句本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虽大言不惭,却充满着高度的政治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说得何等壮观!到得词人手中,一经抽换前提,自负也就变成了自嘲。尽管词人曾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见《宋史·辛弃疾传》)的话,并不以稼穑为耻,但他平生之志,毕竟还在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旌旗万夫,挥师北伐,平定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呵!岂仅仅满足于做一“农业劳动模范”呢?读到这最后两句,我们真不禁要替词人发出“骥垂两耳兮服盐车”(汉贾谊《吊屈原赋》)的叹息了。 南宋腐朽不堪,始困于金,终亡于元,非时无英雄能挽狂澜于既倒,实皆埋没蒿莱之中,不能尽骋其长才。千载下每思及此,辄令人扼腕。惟一切封建王朝,概莫能外,盛衰异时,程度不同而已。观辛弃疾此词,其认识价值就在这一方面。 本篇的写作特色是,上阕使事,就技法而言为曲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则是正面文章;下阕直寻,就技法而言为正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却是在正话反说。一为“曲中直”,一为“直中曲”,对映成趣,相得益彰。 又上阕“李蔡为人在下中”、下阕“舍我其谁也”,皆整用古文成句(前句,《史记》原文为“蔡为人在下中”,词人仅增一原文承前省略了的“李”字),一出于史,一出于经,都恰到好处,后句与“万一朝家举力田”这样的荒诞语相搭配,尤其显得戏谑而妙不可言。格律派词人视“经、史中生硬字面”为词中大忌(见沈义父《乐府指迷·清真词所以冠绝》),殊不知艺术中自有辩证法在,化腐朽为神奇,只要用得其所,经、史中文句不但可以入词,甚至可以作到全词即因此生辉。本篇就是一个雄辩的例证。 此前词人隐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也曾作过一篇与此内容大致相同的《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该词为长调,末云:“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风格颇见苍劲悲凉。本篇则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不殊,却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这充分说明,艺术大匠在构思和创作同题材作品时,不仅非常忌讳炒古人的冷饭,并且不屑重复自己,无怪乎在他们的笔下总是充满着五光十色,新鲜活泼。《卜算子·自嘲》
曾是农桑人,幸居军帐客。 万千委积又百兵, 难赴沙场阔。 闲暇舞刀枪, 为国担福祸。 少闻浮沉名利事, 成败与天酌。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