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957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政策失误
A.自然灾害
B.政策失误
C.生态破坏
D.垦荒备战
答案:
答案:B
解析: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1958年,新中国推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系列“左”倾错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粮食产量不断下降,故本题应选B项;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设问要求“主要因素”不符,故排除。
1957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
1,共产风,搞大锅饭。
2,浮夸风,大放高产卫星。
3,自然灾害严重,很多产粮区成为重灾区。
4,中苏关系恶化,为争气,领导人集体倡议还外债变化:大越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1957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1957年到1962年期间,中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政府推行了过于激进的农业集体化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导致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剧变。同时,政府过分夸大农业产量,实际上造成了农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配置。此外,天灾、人为因素和政策错误也对粮食产量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粮食人均产量的剧烈波动。
1957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城市化过快,农业人口锐减
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了156个项目完成了工业化,大量的农业精壮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从而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人均产量也发生变化
1957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种原因凑在一起造成人均产量变化。1958年至1959年从搞大跃进、大炼钢铁到浮夸风(亩产可以产上万斤)到1960年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吃不饱饭,很多人浮肿,1963年才慢慢吃的饱了,但还是要每个人限量供应粮食。
1957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57年到1962年”,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
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造成农民都大炼钢铁,全民大锅饭所以农业生产就损失惨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