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名称的来历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桑干河名称的来历
桑干河,古称漯(儽,三点水旁)河,又名浑河、溹涫水,元史称小黄河,源出朔州东北,流经山阴、应县、怀仁、大同入河北省。相传古时每年桑葚熟时,河水干涸,故名桑干河。”
唐代诗人贾岛有《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可见古来桑干河就是一条名河,却又是一条伤心的河。有首诗上说关外不种桑的,却又有桑干河的来历。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种桑榆不种麻。
白里并无梨枣树,三春那得桃杏花。
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
后来看到元好问的《雁门关外》: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桑干河名称的来历
桑干河,旧作桑乾河,相传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得名。古称漯水,溹涫水。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上源为山西省的源子河与恢河,一般以恢河为正源,两河于朔州附近汇合后称桑干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