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特长图鉴把握家庭教育的最佳方法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关于中国式家长特长图鉴把握家庭教育的最佳方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式补课就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你同意这种说法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关于小学生家庭作业,你怎么看
教育部关于小学生作业“减负”都有明确规定,却在实际教学中未能真正落实,且在不断“增负”,造成学生成为作业奴隶,疲于应付。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了,剥夺了小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甚至摧残了身心健康成长。
都是应试教育政策的导向,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排各次,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级考核考评作指标,没办法,教师还是出于好心,多布置些作业。还有尽量满足家长的不懂行的要求,家长要求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必须有作业,否则,指责教师不负责任,教师不得不多布置些作业。
校外辅导机构也在给学增负,家长让学生去参加补习班,必然再增加作业。
当下,中国式教育的“减负“只是喊口号,没有半点效果。
要真正做到“减负”,教育改革政策须调整,教师的观念,家长的观念都应统一,家校配合,并对校外辅导班采取“零容忍”,才有望实现,真正还给学生自由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轻松快乐成长。
如果想让儿子考上清华,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家长应该做梦!
考题主的条件,真的和清华大学“格格不入”:初中文化,家境一般,孩子智商一般。这几点都是“致命伤”,虽然我也想给你一碗鸡汤,但是那真的用处不大。
全国有1000万考生,清华大学只录取3000多人,录取率仅有0.03%,考上清华大学,可不是说说就可以了。
考上清华大学,需要哪些条件呢?
首先,是智商!智商这东西,你不服不行,清华大学教授王晶对清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做过调查,得出结论:这些学生能上清华核心原因并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等,而是清华大学学生的平均智商在129到131之间,这选超过普通人,而更令人崩溃的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智商是天生的”。
其次,是家庭条件!
一个人的家庭条件,对于能否上清华大学非常重要。清华大学教授晋军每年都会对清华大学学生的家庭条件做调查,结论是:相比全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清华大学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晋军这样描绘清华大学本科生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老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用晋军告诉学生的话来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孩子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
最后,是个人努力!
考上清华大学,只靠努力是不行的,但是不努力是万万不行的,这些学生不仅在高中非常努力,到了大学更加努力,因为周围的学生太优秀了,你不努力是根本不行的。“你会发现,在清华大多数学生学习比中学更辛苦;你会发现,研究生们经常说自己累成了一条狗;你会发现,青年教师时不时会感慨自己过的是狗都不如的日子;你甚至会发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为什么清华大学里这帮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呢?”这是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于歆杰在去年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你就离清华大学不远了。
一些父母是怎样把焦虑转给孩子的
30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紫愔谈情
2019年09月05日·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父母在回家时没有及时倒空自己在外面时接收的一些负面情绪,在面对孩子时,不由得将孩子作为一种容器,倾倒而出。
可以说,孩子成了父母的“情绪垃圾桶”。
传导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是无缘无故地责骂,可能是是期望的投射,也可能是在孩子面前诉苦……
不可否认,情绪是需要疏解的,不然身体会生病的,但是出口可以有很多:比如冥想、比如运动释放、比如瑜伽普拉提……
不要将枪口对着孩子,不要将焦虑甩给孩子,孩子不背这个锅!
中国的家长真的是家长吗
中国的家长的确不容易,全能全方位独当一面。
学校老师布置的很多任务都需要家长来完成,编辑成长手册,手抄报,不合格还要重新做,微信班级群点名,家长有点苦不堪言。
每天家长都要认真检查作业,如果作业错误多,微信班级群点名。作文不合格重新写,家长还要有文字功夫,要不然就要一次次重写。
家长工作一周好容易盼到休息了,还要领孩子去上特长课。孩子听不明白的,家长陪读,回来再讲一遍,再学一遍,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作为中国的家长,不但是有知识有文化,还要身先士卒去参加劳动,北方冬季下雪组织家长扫雪,轮流值日。如果学生学习好还行,孩子学习不好真是苦了家长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中国式补课就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没完没了的补课、过重的学业负担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是有共识的。可是,有很多宣扬成功学的鸡汤文,会告诫家长,“如果想毁了孩子,就让他快乐成长”,“快乐童年,必定会是失败中年”。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造成一个荒谬的景象: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而上大学之后却开始“享受人生”。
这种景象是不可能通过教育家长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不要“鸡娃”、“推娃”就能改变的。事实上,很多家长都“输不起”,他们担心稍微少补一门课,孩子就被超越,就会掉队,就会被淘汰。
研究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有情绪障碍问题,尤以抑郁、焦虑为主。可是,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很多家庭无动于衷,他们把这视为赢得竞争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是全社会的教育焦虑症,需要进行系统性治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