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接地?外壳接地和保护接地一样吗?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很多朋友对于保护接地和外壳接地和保护接地一样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外壳接地和保护接地一样吗
外壳接地和保护接地一样,两者之间没有区别。保护接地和外壳接地的原理和方法相同,均是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
外壳接地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
接地保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
保护接地有哪些
接地保护又被称作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当前我国低压电力网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按保护接地的形式,科分为TN系统,TT系统,IT系统这三种。
如果家用电器未采用接地保护,当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或某一相线碰及外壳时,家用电器的外壳将带电,人体万一触及到该绝缘损坏的电器设备外壳(构架)时,就会有触电的危险。相反,若将电器设备做了接地保护,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就会沿接地装置和人体这两条并联支路分别流过。一般地说,人体的电阻大于1000欧,接地体的电阻按规定不能大于4欧,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就很小,而流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很大。这样就减小了电器设备漏电后人体触电的危险。
保护接地的特点是什么
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本质是在正常和事故以及电缆系统内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情况下,利用大地作为电流回路,将电缆接地处电位固定在允许的接地电位上。接地电位不仅与入地电流的波形和幅值有关,而且与接地体的几何尺寸、大地电阻率等参数有关。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怎么接
工作接地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即减轻低压系统由高压窜入低压系统所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如没有工作接地则当10kV的高压窜入低压时,低压系统的对地电压上升为5800V左右。
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像家里的电器都会有保护接地的
保护接地的十种方式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
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
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与地的关系:
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后的字母用来表示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
S-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C-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TN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通过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
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的有以下三种型式:
a)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b)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c)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TT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IT系统
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
适用范围
TN-C系统特点:
-PEN线兼有N线和PE线的作用,节省一根导线;
-重复接地,减小系统总的接地电阻;
-PEN线产生电压降,外露导电部分对地有电压;
-PEN线在系统内传导故障电压;
-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使用场所:三相负载均衡,并有熟练的维修技术人员。
TN-S系统特点
-PE线与N线分开,PE线非故障时不流过电流,外露可电导部分不带电压,比较安全,但多一根导线;
-PE线在系统内传导故障电压。
使用场所:防电击要求高,爆炸和有火灾危险场所,建筑物内装有大量信息技术设备。
TT系统特点
-外露可电导部分有独立的接地保护,不传导故障电压;
-由于电源系统有两个独立接地体,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较小,不能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而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
-因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保护线路,双电源(双变压器、变压器与柴油发电机组)转换时采用四极开关:
-易产生工频过电压。
使用场所:等电位联结有效范围外的户外用电场所,城市公共用电,高压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变电所。
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
-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
关于保护接地,外壳接地和保护接地一样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