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什么黄陂要叫黄陂

为什么黄陂要叫黄陂

为什么黄陂要叫黄陂

1、为什么黄陂要叫黄陂?湖北黄陂现为武汉市黄陂区。

2、陂,池塘也。

3、公元前648年,楚成王灭黄国,迁黄国臣民于此。

4、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国令尹孙叔敖筑陂塘灌溉农桑,因此地多黄国后裔,故得名黄陂。

5、汉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

6、汉末大将黄祖于此筑城,名黄城。

7、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魏国荆州江夏郡驻地,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历史。

8、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先后三次设置木兰县,木兰县驻地位于花木兰出生地黄陂大城潭镇(今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辖地域包括今黄陂区北部和红安县西南。

9、唐武德三年(620年)废除木兰县,并入黄陂县。

10、唐为南司州、安昌郡驻地。

11、后南司州更名黄州。

12、黄州改治邾城,黄陂属淮南道黄州。

13、宋属淮南西路黄州齐安郡。

14、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属湖广行省黄州路。

15、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

16、中华民国,先后属鄂东道,江汉道、省直辖。

17、自民国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后属第三行政公署及鄂东行署。

18、1949年,黄陂属孝感专区管辖。

19、1959年,划归武汉市。

20、199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陂大道380号北枕大别山余脉、南濒长江的黄陂为武汉市新型城区。

21、黄陂古为荆地,春秋属黄,战国归楚,秦入南郡,自汉至南北朝,又分属时称西陵、安陆、石阳、滠阳、木兰、梁安、梁兴、黄陂、堡城等诸县中的三县,在宋至道三年(997年),现境域才统归始置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的黄陂县。

22、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陂县,整县改设武汉市黄陂区,又结束黄陂县1420年的县治沿革。

23、黄陂置县也好,设区也罢,为名“黄陂”有何来由?以字释意,“黄”,或指颜色,或为姓氏,或有其他专意;“陂”,则为水圹、水边、山坡地等等。

24、《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有文称:黄陂“本汉西陵县地,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使,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

25、”“黄”指“黄城”(今六指店街道寨上湾),“陂”指武湖,黄陂乃黄城与武湖之合称。

26、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集古录》收录了(唐)侯喜复撰的《黄陂记》,《黄陂记》云:“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由来也”,清同治《黄陂县志》也有此说。

27、明清时的地方志又多将鄂东的黄冈、黄梅等带“黄”字的地名与春秋时期的黄国挂上钩,黄陂、黄冈、黄梅等同属黄国,黄陂地处武湖之滨,先民怀念故国,故名黄陂,“黄”又指黄国。

28、黄陂的来由,民间也有多说。

29、上古,江汉平原是江河湖泽连片,江汉平原东隅的黄陂南境也为汪洋泽国。

30、民间传说古代先民驾舟拓疆殖域,船抵安陆为安全登陆之地,船抵黄陂则为黄土之坡。

31、民间还流传黄陂县名系包公所改,将包公与黄陂牵到了一起。

32、相传,黄陂曾称定远,包公坐定远审断“子打母”案时,在县北研子岗将打母之幼童研为黄皮。

33、为警示后人,包公将“定远”改为“黄陂”。

34、查勘史料,黄陂从未名为定远,包公也未到过黄陂,今区委、区政府驻地之北虽有定远村,村名也只是现代以传说定之。

35、此说更只能是“戏说”版了。

36、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属齐安郡。

37、治所在今湖北黄陂县北三里。

38、隋属永安郡。

39、唐属黄州。

40、南宋端平三年(1236)寄治青山矶(今湖北武汉市青山区北)。

41、元还旧治,后徙治于今黄陂县,属黄州路。

42、明属黄州府。

43、清改属汉阳府。

44、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

45、1932年直属湖北省。

46、民国初副总统黎元洪为黄陂县人。

47、(陂pí)古旧县名。

48、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北郊。

49、属安昌郡。

50、隋属永安郡。

51、唐、北宋属黄州。

52、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寓治鄂州青山矶,即今武汉市东北青山。

53、元移治今区址。

54、1998年撤销,改设武汉市黄陂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