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林语堂简短事迹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历史名人林语堂简短事迹,以及林语堂故居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⒈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⒉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⒊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
⒋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
⒌1925年,任教育部所属“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委员,并出版《末笔检字法》。
⒍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
⒎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⒏1975年,被推举为笔会副会长;出版《京华烟云》,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⒐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去世,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岁。
⒑林语堂的主要作品:译作。
⒒《咏怅集》、《幽梦影》、《西厢记序》、《华阳散稿自序》、《兰亭集序》、《秋醒词序》、《卖花女》等。
⒓小说。
⒔《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赖柏英》、《啼笑皆非》、《唐人街家庭》、《逃向自由城》等。
⒕散文杂文文集。
⒖《人生的盛宴》、《剪拂集》、《吾国与吾民》、《欧风美语》、《大荒集》等。
⒗林语堂的轶事典故:在法国蒙顿举行的笔会第36届年会上,轮到林语堂发言时,他向主席要求讲15分钟,但主席拒绝了,说别人发言都是5分钟,不可破例。
⒘林语堂表示,5分钟他不讲,经过商量,主席终于答应了,而大会秘书长答应说先安排10分钟。
⒙林语堂登台后,全场鸦雀无声,他讲得也很投入。
⒚不知不觉10分钟已到。
⒛主席说时间已到,请林语堂结束发言。
林语堂二话不说,径直走下台。
与会者正听得入神,于是热烈鼓掌,希望林语堂继续讲下去。
但林语堂却说什么也不讲了,于是便留下了这次半截子的精彩演讲。
林语堂此举,并非生气,而是借这种幽默的做法,让他的演讲与众不同,这是林语堂在演讲留下的又一段佳话。
漳州是个历史名城,686年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
漳州有很多名人故居,包括芝山红楼龙海市白云岩书院(朱熹);芗城区简氏侨馆(简大狮避难所);云霄县秋瑾故居;芗城区汪春源故居;东山县黄道周故居;漳浦县黄道周讲学处;漳浦县蔡新故居;漳浦县蓝廷珍府第;芗城区杨骚故居;芗城区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平和县林语堂故居等。
以下就简要介绍几个。
芝山红楼。
首先要说说毛主席曾经住过的芝山红楼。
芝山红楼,又称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胜利西路118号。
1957年开放,1962年更名为“毛主席居住纪念馆”,1967年改名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芝山红楼坐北朝南,是一栋三层砖石结构楼房。
底层为地下室,墙体用条石垒砌而成,三层为砖木结构,红砖砌墙,故有“红楼”之称。
楼内有7个房间,二层西南侧带有前廊,罗马拉式拱顶,三楼有凉露台,平面布局较合理,有的西式风格,楼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庭院,四周筑围墙,正面和东侧围墙上留有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时书写的标语和口号。
纪念馆馆藏丰富,有文物近千件。
既有闽南地区活动的大量党史资料,又有红军攻克漳州照片、红军战利品、宣传品和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袖章等实物,还有当年工作生活用品。
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纪念馆,坐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大陆家林语堂纪念馆。
这里天蓝水碧,十里蕉香,纪念馆依山而建,主体为二层环型建筑,正面古色古香,环型结构却近于西化。
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为“林语堂纪念馆”题写馆名。
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由雕塑家李维祀设计制作。
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
纪念馆从建筑设计,馆名题写,到塑像雕刻皆为所创作,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堪称“名人名馆”。
黄道周讲学处、黄道周墓。
黄道周(1585~16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3月9日),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今东山县铜陵镇,出生世家,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11岁即善文章;14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18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20岁开始与灵通山结缘;23岁始致力讲学著作;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28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
在漳浦县城,有两处古朴而僻静的所在,皆属黄道周。
一处是东皋书舍,位于县城东郊石斋村前。
四百年前,黄道周在此修学讲学。
明亡后,书舍改名“明诚堂”以明志。
如今,这里成为黄道周讲学处、故居,舍中字画、图像、石刻等物件,向人们诉说着黄道周的一生。
一处是黄道周墓。
1646年,黄道周在南京就义,门生花重金将其骨骸运抵漳浦安葬。
墓旁安葬随同赴难的四位门人。
如今,墓周边兴建黄道周公园。
在民间,黄道周“由人成神”、享受香火,其精神历久弥新。
朝代更迭,黄道周始终深受世人推崇、敬重,其遗迹得以完善保存。
(闽南网连培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