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之年中人物的年龄是多少?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严亦瑶13040014732:期颐之年是多少岁?-期颐之年是指活到一百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扩展资料古代年龄称呼有:汤饼、初度、生小、总角、垂髫、始龀、教数、外傅、bai束发、舞勺、及笄、舞象、待年、弱冠、而立、不惑、强壮、艾、花甲(耳顺)、古稀、皓首、耄耋、黄发、鲐背、期颐。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2、初度:周岁。3、生小:幼年。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严阳涌13545696869:期颐之年是多少岁-期颐之年是100岁。期颐之年,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为,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年龄称谓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陈苹13756071167:“期颐”指的是古代男子的年龄,“期颐”指的是男子多少岁?-“期颐”指的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应该不是专指男生了,只要你活到100岁,都可以称为活到“期颐”之年了。那么,“期颐”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人活到100岁就要称为“期颐”之年呢?“期”的意思是期待、期望。“颐”的意思是保养,所谓颐养天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以为人寿以百年为期。人活到了100岁,腰也弯了,背也坨了,腿软手抖,耳聋眼花,连牙齿都掉光了。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没有能力自己生活了。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些平平常常的家务事,他们都没有能力去做了,甚至连自己的手指甲和脚趾甲都剪不了了,澡也洗不了,就更别说出门去理发了。所以,“期颐”之年的老人们就只能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期待着儿女来赡养自己。所以,“期颐”就是期待儿女赡养,“期颐”之年就是期待儿女赡养的年纪——100岁。
其实,就现实生活而言,大多数人一过80岁,就需要儿女隔三岔五前来照顾了。一过了85岁,就更离不开儿女了,差不多就是全方位照顾。一过90岁,就完全离不开儿女,一天24小时,百分百全方位照顾。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日渐退化,已经身不由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他们在身体其他机能退化的同时,脑力也常常在退化。脑力退化的速度虽然比身体其他机能的退化慢得多,但毕竟在退化。所以,他们接受新事物比年轻人要慢,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
但具体情况也是分人的。我家一个老人83岁,教他用微信三四年了,始终停留在只会看一看。而另一个老人快90了,现在不但会用微信付款,还会用微信理财呢。
@钱涵菡13579060496:期颐是指多大岁数?有什么意思?-在古代,期颐是多大岁数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健康意识的加强,现在活到100多岁的老人有很多很多。在古代相对来说,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寿命就小不少。一般来说,孩子的夭折是造成古代人平均寿命极低的重要原因。那么期颐是什么意思呢?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一、期颐是多大岁数期颐之年是100岁,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据说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二、期颐是什么意思期颐指活到100岁的老年人,不同年龄有不同词语代替。期颐这两个字一般形容活到100岁的老人。是表示年龄的一个词语。大家也都知道人的年龄从小到大分别有不同的名词来代替。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80-90耄耋,期颐就是指100岁老人。三、期颐的来历期,指的是期待。颐,指的是供养。这两个字合起来暗指百岁老人。《礼记》中有一句话:“百年日期,颐”。就是说,百岁老人应由后代来赡养。在这里也趁此机会。再次也跟正在看文章的年轻朋友说一下,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身边的老人。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结婚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说一句祝福的话叫“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四、其它古代年龄称谓1、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2、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3、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4、80岁:杖朝之年
@李乐之13299179503:期颐之年代表多少岁-期颐之年指的是100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另外,其他的年龄称谓有很多,比如,赤子、襁褓、豆蔻之年、二七之年等。
@喻青18055972594:期颐指多少岁?-期颐指一百岁。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称谓释义: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教数:9岁。外傅:10岁,出外就学。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束发:指青少年。舞勺:13岁。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尤羽13635649267:“期颐之年”是指多大岁数?-100岁一百岁.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期颐:百岁之人.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赵婉15576603400:期颐之年是指老人多少岁?-我给全一点的:中国古代年龄称:不满周年----襁褓两三岁----孩提男孩八岁----龆年男孩七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十岁以下----黄口十三岁至十五岁----舞勺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舞象之年十二岁(女)----金钗之年十三岁(女)----豆蔻年华十五岁(女)----及笄之年十六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至二十岁----桃李年华二十四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摽梅之年至三十岁----(女)半老徐娘二十岁(男)----弱冠三十岁(男)----而立之年四十岁(男)----不惑之年,强任之年五十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六十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七十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八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九十岁----鱼合背之年一百岁----期颐之年
@褚冰彤18970819514:期颐之年是多少岁-期颐之年的简介期颐之年指的是一百岁。期颐之年是出自《礼记·曲礼上》中:百年曰期、颐。翻译成白话就是人到了百年的时候,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子孙来照顾。其他特殊的年龄赤子,指的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之所以叫赤子,是因为刚刚生下来的婴儿皮肤比较泛红,并且没有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因此古人将这个时候的婴儿叫做赤子。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子,因为豆蔻在初夏盛开,并且比较粉嫩,和这个年岁的女子一样。
@华梦18812565775:古稀之年,及笄之年,弱冠之年,期颐之年,不惑之年,分别代表多少岁?-古稀之年:70岁,及笄之年:15岁(女子),弱冠之年:20岁(古人二十岁成年,行冠礼,男子),期颐之年:100岁,不惑之年:40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